“三丹”之乡

分享到:

    “三丹”之乡

      榆林市靖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传承,似乎与“丹色”相缘。丹霞,丹林交相辉映;红色文化底蕴浓郁,唯以小河村闻名遐迩。

      “丹林”,红色树叶之林。靖边丹林由来已久,尤以王渠则镇西涧丹林称著,县志载“坡岭涧滩,每当秋色西来,万树迎霜,颜若渥丹。”西涧丹林不仅林丹而且涧长。涧长,旨指“西涧”号称“四十里长涧”。古往今来,为靖边全域旅游重要景点,随着靖边经济地腾飞,中欧班列地开通,满载着丹林之乡群众的深情厚意,走向世界。同时,厚重的丹林文化,好客的靖边儿女也张开臂膀,迎来中外游客览胜观赏。


       在靖边,不只是西涧丹林美不胜收。由于白于山脉树种基本相同之缘,丹林遍布县境,毫不逊色。深秋季节,万山红遍,如火似霞,只要你乘车南向北至,进入靖边,高速公路两旁,由低而高,树叶点丹,层林尽染,色彩斑斓,随着车流前行,丹林迎面映入眼帘,滚滚后移,车辆似乎在美丽动人的画廊诗海中游弋。

 靖边 “丹林”,与香山红叶不同,这里树种繁多,灌乔同地,疏密相间,桃树、杏树、枫树、杜梨树、火炬树、山楂树红色叶子交织,点缀在山岇坡洼,河边沟中,房前屋后,脑畔硷畔……最夺眼的是山楂树,果赤叶丹,在阳光下明媚灿灿;金黄色的杜梨果挂满枝头,在红色的叶子映衬下,亮人眼球,引人注目,令人心旷神怡,顿生诗情画意。陪衬黄色、绿色的树叶,与蓝天交相辉映,以“丹霞”相伴,美丽旖旎。

  靖边的丹霞地貌在龙洲镇,亦称波浪谷。

  当今龙洲镇历史上为石堡镇、龙州堡,且州字无“三点水”,是榆林沿明长城三十六城堡之一。龙州堡是10世纪初夏太祖李继迁将石堡镇改置而得名,明、清时亦为龙州堡,位于县城东南二十余公里处的芦河上游,“丹霞”就在其境内。

     龙洲丹霞地貌,因其纹形酷似波浪,峡谷纵横,被称为波浪谷。展示的是由亿万年的风、雨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的世界。波浪谷岩石的复杂的层面,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构成。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,天长日久,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,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。它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颜色相左,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,红白相间;而靖边龙洲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。

     登高望去,红色砂岩石宛如彩云追月,七彩缤纷,绰约多姿,红色、赭红色相间的图纹,鬼斧神工般刻于沟边、峁上、山巅、河岸,一条条、一片片、一圈圈、一点点,花纹酷似波浪,形态颇拟万物之状。不同角度望去,如峡谷瀑布,如一线天堑,如祥龟望海,如情人对诉,如凤凰展翅,如芙蓉出水,如金鸡独立,如猛虎下山。还有闫寨石窟,凿于悬崖峭壁,平添几多历史的厚重、沧桑,似乎昭示着曾经发生的故事的神秘,生活的奇幻色彩……

 波浪谷,一年四季容颜变换:雪中,红白相间,如雪中红梅绽放;雨后,与水库映岀的彩虹相衬,大面积祼露的砂岩石,如覆盖在地面上浸染后晾晒的红色布匹,一层层、一卷卷,更加鲜红艳丽;由高向低,似黄土地中涌出的一股红色水流,漫漫地向峡谷中流淌!炎阳下,与谷底潺潺的溪水、水库碧波粼粼的涟漪、远处山顶上旋转的风电机翼翅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实景画!秋天,红砂岩丹霞相伴满山遍野的丹林,更加绚丽夺目,与无数仙境试比娇!

 深秋时节,人们站在龙洲山颠,举目眺望,丹霞,丹林,风车,抽原油机相伴,浓装艳抹,此起彼伏,错落别致,奇妙斑斓,酷炫靓丽,宛若油画,令人遐思无限,浮想联翩。

      龙洲丹霞地貌向南过几个山头,便进入靖边的丹色之村--小河村。

     四十年代末,代号为李得胜、胡必成、史林的伟人,统率“亚洲部”由延安岀发,转战至靖边,先后在青阳岔、天賜湾、小河村一带周旋驻扎月余,与农民同住窑洞,同吃小米,同饮河水,并擘划战略,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。

     “小河”,世界上最小的窑洞指挥所,统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队作战,并在此召开著名的中央前委“小河会议”,谋全局,匡险情,转乾坤,被史学界称为红色村庄。小河会议旧址,四周群山环抱,两侧是陡峭的红砂崖壁,谷底杨树、柳树、槐树、松柏常青树茂密。两条小溪绕村外汇集向东流去,“小河”由此得名。

     小河向南群山叠嶂,有一小村名为天赐湾。天赐湾,顾名思义天赐之湾。相传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六年西征噶尔丹时,曾途经此地,看到山环水绕,脱口而出:“真是上天所赐呀”,从此村子得名天赐湾。传说终归传说。从作战的地利看,地形既隐蔽,又险要。1947年6月8日,是夜,大雨倾盆,转战陕北的“亚洲部”来到天赐湾村,进入村口,李得胜坐在村口的山坡上,对胡必成和史林说:这里是宁马(鸿逵)和胡宗南部的军事分界线,结合部,“三不管”的地方。史林大悟,即部署警戒、宿营。至1947年6月16日,“亚洲部”由天赐湾转移到小河村,驻足40余天。
 

     7月21日至23日,在村头临时搭建的凉棚下,召开了中央前委扩大会议,史称“中央小河会议”。会上,李得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,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。

 小河会议力挽狂澜,扭转战局,调整部署,李得胜、“亚洲部”指挥百万大军,形成“中央突破,两翼牵制,三军挺进,互为犄角”的战略进攻态势,从此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,迅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。之后,中央领导核心,脚穿房东做的土布鞋,踏着陕北高原厚实的黄土地,又转战至米脂县杨家沟村,召开中央“十二月会议”。

 1948年3月23日,在吴堡县川口黄河渡口,伟人即将踏上渡船,转身向送行的群众挥手告别,随口说出“陕北是个好地方!”的肺腑之言。之后,迎着胜利的曙光,上船乘风破浪,在船工的号子声中驶向彼岸。正是: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

     如今,伟人气贯长虹的词章韵律,仍然回荡在“三丹”之乡靖边、陕北乃至神州上空,激励着人民群众进行新的长征,创造更加美好的红色未来!

 

 

(责编:yf1102)